《魅力课堂》读后感(2)
文章作者: 小编 | 时间:2019-12-27 | 来源: 网络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笼统地写:讨论什么什么问题,但却甚少思考如何表述这个问题。
比如在上木材这一课时,我想让同学们交流木制家具的优点,于是我直接问他们:木制家具有什么优点?
孩子们倒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思考并说出了木材的一些特点,但却没有孩子提及易加工这个优点。
绕了半天,只能由我说出。
课后我反复思考,若想让孩子们想到易加工这一点,我不妨带一些精美的木制雕像,将他们与普通的铁片作比较,孩子们可能更容易理解。
或许这就是《魅力课堂》一书中说的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
书中说“各种现象一旦进入我们的视野,就会成为思考的对象,这也是人类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本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有选择地、高质量地向学生呈现各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
”自然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源于生活,要向一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问为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凭空抛出这些个问题,最好能将现象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现象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又让我联想到在上“橡胶”一课时,我们请学生说说橡胶的特点。
但如果光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如果给他们呈现一些橡胶制品,比如橡胶手套、各种球类、有橡胶包裹柄的老虎钳时孩子们马上就会豁然开朗,联想到橡胶有防水、耐磨、有弹性、是绝缘体等特点。
在赵希斌老师的书中我也了解到一些提问的误区。
基本都是新老师容易犯的错误。
比如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被当作道具。
很多时候,为了课堂效果,老师们总爱提一些学生早已知道且没有意义的问题。
“老师根本不在意学生回答什么,学生及其思考被当作道具,而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本也用不到。
”这样的问题大可被删去。
又有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的现象。
赵老师也为我们分析了原因。
概括地讲有三个原因,一是问题不知所云,二是问题链条太长,三是问题太琐碎。
我想,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把问题讲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
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琢磨提问方式及内容,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角度思考。
其次,在提出多个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点题”。
也许教师的备课应该也如作文一般,抓住中心思想,给学生设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不时地点一下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既要利用问题锻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又要注意将他们拉回课堂的关键点。
《魅力课堂》一书中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如何引生入“胜”,如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我想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且学且教,多反思,多实践,让自己快快成长!
《魅力课堂》读后感3这本书分别从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形式两方面出发,甄选教师们的经典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为案例,并针对案例进行了教学延伸,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说明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这些艺术和方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它能使学生更加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更加高效。
其中提到的孙振教授对《济南的秋天》的文本解读让我佩服教学之美;对钱理群教授在《雷雨》中的注解深深感叹教学的内涵之深;特别对作者提出的“引”、“问”、“比”、“动”、“趣”五字教学形式分析感到收获颇丰,同时感受到教学之灵动。
本文标题:《魅力课堂》读后感(2) 版权说明
1、中小学生优秀原创《《魅力课堂》读后感(2)》一文由ZOW作文网(http://www.zow.cn)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